姓氏公仪〔 公儀 〕
拼音gōng yí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无
公仪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东鲁郡:东鲁郡:西汉初年置鲁国,三国魏及晋改为鲁郡。相当于现在山东省曲阜、泗水一带地区。
一、公仪(公儀)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注引《礼记·郑玄注》云:“鲁之同姓。”郑樵将其归入“以鲁人字为氏”之列。鲁有公仪仲子,其为公仪氏之始耶?
二、公仪(公儀)
公仪姓起源:鲁之同姓,见郑玄《礼记》注。
公仪姓名人:
公仪伯,周宣王时人,以力闻诸侯。
郡望:东鲁。
公仪姓古代名人
公仪休战国时期,鲁国人,原本是个博士,由于成绩突出做了国相。据说他为相以后,一切依法行事,不许任意胡为,又命令吃国家俸禄的官吏不得同百姓争利,上级不得盘剥下级,所以百官清正,政通人和。一次,有人给他送了一些鱼,他拒不接受。送礼人问:“听说您特别喜欢吃鱼,我送鱼给您,您为什么不肯接受呢?”他回答道:“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才不肯接受。我当国相,出于我的身份,自然能吃到鱼;可是,如果收了你的鱼,国相被罢免了,谁还给我鱼呢?”送礼人见言之有理,只好没趣地走了。有一回,公仪休吃菜汤时觉得味道很美,但听说菜是自家出产的,便下令把家里的菜全拔了。还有一回,看见自己家布织得好,便下令烧掉织布机。人们都感到不可理解,他说:“如果当官的吃菜都自己种,穿衣服的都自己织,那么农民和织布人的产品还能卖得出去吗?”
公仪潜据《孔丛子·公仪》篇载:鲁人有公仪潜者,砥节砺行,乐道好古,恬于荣利,不事诸侯。子思与之友。穆公因子思,欲以为相,谓子思曰:“公仪子必辅寡人,参公鲁国而与之一,子其言之。”子思对曰:“如君之言,则公仪子愈所以不至也。君若饥渴待贤,纳用其谋,虽疏食水饮,伋亦愿在下风。今徒以高官厚禄,钓饵君子,无信用之义,公仪子智若鱼鸟可也。不然,则彼将终身不蹑乎君之庭矣。且臣不佞,又不任为君操竿下钓,以荡守节之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