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姓

馀姓

姓氏馀〔 餘 〕

拼音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3220 位。

位于甬姓 之后,煜姓 之前。

馀姓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32202018年
2014年2013年
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
1982年明朝
元朝宋朝
北宋
馀姓
馀姓头像

馀姓 姓氏源流

一、(餘)

罕见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俱予收载。其源不一:

1、或为傅馀氏所改。《广韵》曰:“傅馀氏本自傳说,说既为相,其后有留於傅巖者,因号傅馀氏。秦乱,自清河入吴。汉兴,还本郡,馀不还者曰傅氏,今吴郡有之。”傅馀氏省而为傅氏,当亦有省而为馀者,故郑樵注云:“晋馀頠,著《复姓录》,自云本出傅氏。”

2、疑亦为韩馀氏所改。《广韵》称:“晋卿韩宣子之后有名馀子者,弃于齐。号韩馀氏。”当亦有馀氏,此以名为氏,系出姬姓。(按:韩与周王室同姓。)(3)或为夫馀氏所改,而以夫馀为氏者所出殊异。《姓氏考略》据《路史》注称:“吴后有馀氏。”《中文大学典》注引《风俗通》亦称:“吴公子夫概弃楚,其子在国,以夫馀为氏。”此当系出姬姓。《中国姓氏大全》注称:“古渤海国有扶馀府,居者以地名为姓。”《姓氏考略》据《北史》注称:“百济国王姓夫馀氏。此以国为姓。一作‘扶馀’。”其后或亦为馀氏。

4、《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越王无疆之次子蹄,守欧馀亭之阳(按:欧馀亭,《中国姓氏大全》引作“欧馀亨”,误)有馀氏。亭有山,亦以欧馀名之,即昇(升)山,在今浙江吴兴县东。此当以地为氏,省而为“馀”,系出姒姓。

5、或云出自鲜卑族。然而郑樵注称:“《前燕录》有馀元、馀和、馀严崇,旧云‘鲜卑种类。’然既出傅氏无因出鲜卑。”(按:郑说不足以服人——同姓而不同源者比比皆是矣,何独“既出傅氏,无因出鲜卑”?)(6)或出自羌族之党项人。《续通志·氏族略》称:“(西)夏有翰林学士馀精方。”

7、馀、余,古代为不同的两个字,各自为姓,自不同。今“馀”可简化作“余”,馀姓或亦写作“余”,馀、余二姓遂混而为一。《姓氏词典》称:战国时燕有馀崇;《中国姓氏大全》载:十六国时后燕有馀蔚,扶馀王。南朝宋有馀庆;隋代有馀璋。

二、(余)

馀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1%,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四川、广东、江西、云南、河南、湖北、安徽等省多此姓,上述7省余姓约占全国汉族余姓人口77%。

馀姓起源:

1、相传夏禹之后有余氏,见《姓考》。

2、春秋时秦由余之后,见《风俗通》。由余,原为晋人,亡入戎。戎王闻秦穆公贤,使由余于秦以观之。穆公与之语,以为贤,因留不遣,为秦谋伐戎之策,秦遂霸西戎。

3、余,春秋时小国,出赤狄部,隗姓,其后以国为氏。

4、傈僳族以鱼为原始图腾的挖饶时氏族,汉姓为余。

5、羌族余约志房名,后改为余氏。

6、四川、甘肃一带白马藏族之严茹氏、热则氏、陪茹氏等,汉姓均为余。

7、云南镇雄县余姓,原为铁姓,系蒙古人铁木键之后,元顺帝时为避红巾军乱,改姓金,续而去一横,改为余姓。

8、锡伯族余木尔其氏汉姓为余。

9、台湾土著、彝、布依、苗、畲、满、土家、白、保安、羌等民族均有此姓。

馀姓名人:

余靖,宋时曲江人,累官工部尚书。

郡望:下邳、吴兴、新安。

三、(餘)

馀姓分布:浙江江山有此姓。

馀姓起源:

1、吴后有馀氏,见《路史》。

2、越王无疆之次子蹄守欧馀山之阳,有馀氏。

3、晋时有馀頠,著《复姓录》。自云出自傅馀氏。韩馀氏、傅馀氏、夫馀氏均为汉时复姓。此三复姓之后或均有馀氏。

4、鲜卑族有馀氏。

5、西夏人姓。

6、辽东馀氏,夫馀人,其先为夫馀之种,其后入居中国,遂以国为氏,后改为馀氏。一说,百济王姓馀氏。

馀姓名人:

馀蔚,东晋末后燕荥阳太守,原扶馀王。馀惟兴,明时博平人,嘉靖中麻合州吏目。

郡望:雁门。

馀姓 相关姓氏

馀不 (餘不)馀丘 (餘丘)馀于 (餘於)馀佳 (余佳)馀里 (余里)馀推 (餘推)馀邱 (余邱)馀樊 (餘樊)馀都里 (余都里)馀约已 (余約已)馀机勒 (余機勒)馀叶礼 (余葉禮)馀黑勒 (余黑勒)馀木尔其 (余木爾其)
民俗文化类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