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蔡佳
拼音cài jiā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无
蔡佳氏是满族、锡伯族共有姓氏,历史悠久,今仍在称呼使用,亦多冠汉姓为蔡氏,融入蔡氏大家庭,多以吉林乌喇、辽东为郡望,今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吉林乌拉:亦称吉林乌喇,今吉林省吉林市。吉林乌拉为满语地名,意为沿江的城池。因明清两代为固戍边,抵御外侵,在此设厂造船,又称“船厂”。殷、周时期,吉林已有氏族部落。秦朝以前居住着满族祖先“肃慎人”。汉朝时期称挹娄,北魏时期称勿吉,隋、唐两朝称粟末靺鞨。辽国时期为辽东京道所辖,后改称女真。北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女真族人建立了金国,灭辽国后,吉林成为金国领地。明朝时期,吉林隶属海西女真乌拉部统辖,为“乌拉国”。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吉林归属佟·努尔哈赤统治,成为后金政权领地。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宁古塔副都统安珠瑚奉命率军,筹建吉林城。清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清政府调宁古塔将军巴海移驻吉林城,吉林遂成清政府统辖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等流域的重镇,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康熙大帝于公元1674年东巡吉林时,巡视水师营后,挥笔作诗,名曰《松花江放船歌》。因其中有“连樯接舰屯江城”的诗句,故吉林市素有“北国江城”之称。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置永吉州,州治吉林。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改永吉州为吉林厅。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吉林厅升为吉林直隶厅,次年又升为吉林府。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将吉林府改为吉林县。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改吉林县为永吉县,同时设立吉林市政筹备处。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9月21日,日寇占领了吉林,并于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3月1日成立伪吉林省公署。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8月日寇投降,民国政府成立“吉林地方治安维持会”;同年10月中共吉林市委组织下成立吉林市政府,11月成立吉林省政府,省会设在吉林市。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从吉林市撤出,民国政府成立吉林省政府和吉林市政府。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3月9日吉林市再次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3月10日吉林省政府从延吉市迁至吉林市,3月23日成立吉林市人民政府。1954年9月吉林省人民政府由吉林市迁往长春市。1958年将永吉、磐石、舒兰、蛟河、桦甸等县划归吉林市。1968年3月成立吉林市革命委员会。1980年撤消吉林市革命委员会,改称吉林市人民政府,辖四个城区(船营区、昌邑区、龙潭区、丰满区)、四个县级市(磐石市、蛟河市、舒兰市、桦甸市)、一个永吉县、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曾改称辽东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国末期,其地归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天启元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21~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清)所并。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吉林堂:以望立堂。
辽东堂:以望立堂。
一、蔡佳
清代满族姓氏。世居费尔察哈村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后或改为单字“蔡”。
二、蔡佳
蔡佳姓起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费尔察哈村。
蔡佳姓名人:
清宣宗恒嫔为蔡佳氏。
变化:后改为蔡氏。
蔡佳姓近代名人
恒嫔(公元?~1876年待考),满族,蔡佳氏;吉林乌拉费尔塔哈人(今吉林市西南二百五十公里处)。著名清朝道光皇帝嫔妃。恒嫔初为贵人,清道光时期被降为答应,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农历2月晋尊为恒嫔,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