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南荣〔 南榮 〕
拼音nán róng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无
源于西南夷,出自战国中期古哀牢国,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战国时期,在滇西南的哀牢山区有个古哀牢国,其国有个南荣邑,中心位置在今云南省临沧市南荣田一带。距今约两千四百余年前,以今云南保山市为中心的怒江中下游区域,曾崛起过一个支系庞杂的族群“哀牢夷”,是古代“西南夷”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不但创立了存续数百年之久的酋邦哀牢国,还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哀牢文化”。
在战国末期,哀牢国曾被秦国吞灭,归入益州郡。到了西汉初期,哀牢国又脱离中原王朝,仍旧自立,国主姓柳,称九隆王。哀牢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文化发达、物产丰富、民族众多,是云南地区历史上文明古国之一,开国之王姓柳,号称九隆王,世代相传约四百余年。哀牢国大体形成于战国中前期,其国鼎盛时期疆域辽阔,号称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国境大半与东汉所设全国第二大郡的“永昌郡”辖地基本一致,即东起哀牢山脉,西至缅北敏金山,南达今西双版纳南境,北抵喜马拉雅山南麓。到了东汉王朝汉明帝刘庄执政时期,古哀牢国九隆王的世袭传人名叫柳貌,公元一世纪中叶在位。柳貌是保山历史上一位关键时期的重要人物。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九隆王柳貌率领七十七个邑王、五万余户、五十五万多人举国“内附”,毅然加入中华民族行列,从而使古代保山地区由奴隶社会一步跨入了封建制的门槛。东汉王朝则因势利导,借此机会将郡县治推行到“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的整个哀牢地,并再设永昌郡统一管辖。为彰柳貌内属之功,汉明帝特别给他颁赐了与西汉时期汉武帝所赐“滇王之印”形式一样的“哀牢王章”,并举行了盛大的宫廷庆典。哀牢国内归汉王朝之后,许多哀牢人民仍然矜持着自己的传统,多次抵抗“内附”后强大的汉文化侵融,至今仍然保持着一些古哀牢国的传统与习俗,始终信奉自然宗教,即性宗教。例如在西南其他傣族地区广泛流行的小乘佛教,就始终未能进入红河谷花腰傣中。对于“哀牢归汉”,花腰傣与汉史书籍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花腰傣族民众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是“柳貌丧国”,柳貌是以一个叛国之君的形象出现的。但作为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绥哀牢,开永昌”,是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盛事,柳貌顺应历史潮流,功不可没。无论是石器文化、青铜文化,还是耕织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婚姻俗丧葬文化和音乐、舞蹈等民族民间文化,哀牢国都十分丰富而独具特色,但古籍记载少之又少,仅在史籍《华阳国志》和《后汉书》中略有记述。目前,哀牢文化研究已取得了重大突破,一些专著、专论相继问世,哀牢文化作为以保山为中心的哀牢故地历史文化的源头,已透过岁月的沉沙露出远古的辉煌。
“哀牢归汉”之后,在其南荣邑的原住民中有以居邑名称为汉化姓氏者,称南荣氏,后多省文简改为单姓南氏、荣氏,世代相传至今,是傣族、景颇族、白族、乃至藏族、彝族中相当古老的姓氏之一。
南荣氏复姓是一个相当古老的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千位,在台湾省则没有,如今多以省文简改为单姓南氏、荣氏,分别融入各氏大家族,但多以永昌、商州为郡望。
南荣氏及其分衍的南氏、荣氏等族人,在中国大陆大多分布在西南地区的汉族、傣族、景颇族、白族、藏族、彝族等民族中,在国外则分布在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等国。
永昌郡:商朝时期,永昌地区称为“百淮”(佤族、布朗族、德昂族先民)的族群已向商王朝献珠宝、短狗等特产。周武王十三年春,当地土著大酋长睽参与了伐封,会于孟津。秦、西汉今临沧地区地属哀牢国地,出现了永康岩画。《山海经》首次记述耿马县孟定为“寿麻”地。西汉元封二年(辛未,公元前110年),滇置益州郡,辖二十四县,云县属益州郡辖。东汉永平十二年(己巳,公元69年),哀牢王柳藐请求归附汉王朝。汉王朝以哀牢王辖地设哀牢(今腾冲、龙陵和德宏州、临沧地区)、博南(今永平)二县,割益州西部六县为澜沧郡,后改为永昌郡,治不韦(保山)。蜀汉建兴三年(乙巳,公元225年),镇康县在永寿境,属永昌郡辖。出现锹形铸犁及牛耕。同年,诸葛亮“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南征,“师至白崖”,追击孟获。“获因南走庆甸(今凤庆县)’。三国蜀汉时,永昌郡增设雍乡、永寿县,此两县域均在今临沧地区境。西晋元康九年(辛亥,公元299年),永昌郡治南移永寿(今耿马)县,历时四十三年到东晋咸康八年(壬寅,公元342年)。唐朝麟德元年(甲子,公元664年),唐王朝设剑南道姚州都督府(今姚安县境),云县、凤庆属其辖地。南诏时期,以十败为一区域,加七节度、二都督共十个区域,凤庆地属永昌节度管辖的唐封川一带。南诏时期(公元748~895年),在永康设拓南城,归永昌节度。大理国前期,凤庆地仍属永昌节度,为蒲蛮孟柞地。大理国后期,凤庆称庆甸,隶属永昌府,将南诏时期的拓南城改为镇康城。宋朝绍圣三年(丙子,公元1096年),镇康分属金齿镇的镇康城和永昌府的庆甸。元朝宪宗四年(甲寅,公元1254年),元兵克昆明,遂定云南诸郡,蛮部三十六路、四十八甸皆设土官,归大理金齿都元帅统辖。元至元八年(辛未,公元1271年),分金齿白夷为东西两路安抚使,镇康置东路安抚使。元至元十二年(乙亥,公元1275年),赛典赤改东路安抚司为镇康路安抚使。元至元十五年(戊寅,公元1278年),镇康路安抚司改为宣抚司,立镇康路军民总管府。元至元二十一年(甲申,公元1284年),元将罕的斤破金齿。元至元二十四年(丁亥,公元1287年),金齿孟定甸官俺嫂、孟缠甸阿受、夫鲁寨木拜率民两万五千人降。元至元二十六年(己丑,公元1289年),立孟定路。元至元三十一年(甲午,公元1294年),置孟定路军民总管府,以金齿归附官阿鲁为孟定路总管,佩虎符。元至元二十三年(丙戌,公元1286年),撤镇康安抚司并入大理等处宣抚司。元大德、至大年间(公元1298~1311年),梁王派苏庆任镇康军民总管府同知。元泰定二年(乙丑,公元1325年),顺宁(凤庆)部落首领孟氏请求内附。木邦兵侵入镇康县境,土司泥囊率众抵抗七个月,土官泥囊叛变,奉诏后出降。元泰定三年(丙寅,公元1326年) 农历3月,孟定路东南置谋粘路。元泰定四年(公元1327)农历11月,置顺宁土府,以孟氏为土知府,左氏为土同知,属大理路,并赐姓氏。元文宗天历元年(戊辰,公元1328年),设顺宁府宝通州、庆甸县及大侯长官司。元至正八年(戊子,公元1348年),孟定隶属麓川。思伦法派召鲁汉媛治理孟定,勐卯傣族成批迁入定居。明洪武十三年(庚申,公元1380年)春,耿马土司罕氏祖先罕刷、罕谢率臣民百姓,离开勐卯,经木邦、阿佤山抵勐角建立村寨。明洪武三十年(丁丑,公元1397年),土酋头目率百姓迁徙,经勐省、来相、安雅、戛结,备白马引路,到耿马定居,建立耿马城。明洪武十五年(壬戌,公元1382年),设立镇康府,隶属云南布政司;当年颖川侯傅友德、平西侯沐英征云南、平大理,调整郡县,复置顺宁府,后降为州。明洪武十七年农历1月升为府,领云州。孟定置御夷府,镇康府降为州,旋即裁撤,划归湾甸御夷州。明洪武十八~二十三年(公元1385~1390年),平缅宣慰使思伦发占据景东,平西侯沐英讨伐,波及勐缅。明洪武二十四年(辛未,公元1391年),置大侯长官司。明建文四年(壬午,公元1402年),立刀浑为孟定知府。明永乐七年(己丑,公元1409年),重置镇康御夷州,直隶云南布政司,湾甸同知曩光出任知州,开征课赋。明宣德四年(己酉,公元1429年),升大侯长官司为大侯州,以土官刀奉汉为知州。明宣德五年(庚戌,公元1430年)农历6月,以景东的勐缅、勐托地,设勐缅长官司。明宣德六年(辛亥,公元1431年),大侯土州入侵勐缅地。明成化八年(壬辰,公元1472年),勐谷(景东)土司联合耿马土司罕真发兵,征服勐允养、勐景庄,建立勐勐土官,属耿马土司辖地。明成化二十二年(丙午,公元1486年),勐缅傣族派蛮、派闷兄弟与拉祜族布倒幕迎大侯土州第三子俸开基为长官司,勐缅世袭土司政权由此开始。明万历十三年(乙酉,公元1585年),耿马置安抚司,授罕闷坎为安抚使。明万历十五年(丁亥,公元1587年),设孟定土知府。明万历二十五年(丁酉,公元1597年),勐缅长官司改为勐缅土巡检。明万历二十六年(戊戌,公元1598年),顺宁土府改土归流,仍设顺宁府,隶属金腾道。改大侯州为云州,设流官。明崇祯十二年(己卯,公元1639年)农历8月6~14日,旅行家徐霞客游顺宁、云州并记下数日游记。清顺治十五年(戊戌,公元1658年),大西军将领李定国与佤族、傣族剽牛饮血为盟。班老出土地,孟定供粮,李军出人力,共同开发班老银矿。清顺治十六年(己亥,公元1659年),缅甸兵犯耿马,扶孤护理的西袜里印太(正宫皇后),女扮男装,率土练迎战,将胜之际,急风掀起战袍,露出脚环(妇女用藤蔑匝脚的装饰),缅兵见指挥官原是女子,士气大振,打败耿马土练。缅兵入耿马,西袜里自刎于蛮烈。同年农历4月,清军平滇,镇康土知州刀闷达率众投降,仍授世职。农历11月,南明永历帝出走缅甸,李定国追赶不上,由孟定过耿马到勐缅,调各地土司兵拒清军。清乾隆十二年(丁卯,公元1747年),勐缅改土归流,始称缅宁。勐缅长官司改为缅宁抚彝厅。清乾隆十四年(己巳,公元1749年),移顺宁右甸通判于缅宁厅,属迤西道。清乾隆十八年(癸酉,公元1753年)农历4月,同年,勐勐土巡检改隶缅宁厅。清乾隆二十二年(丁丑,公元1757年),清朝廷颁礼部铸造的一万二千十九号的“孟定府印”。清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公元1764年),开云南顺宁府鼓铸局。勐勐土司改隶顺宁府,耿马宣抚司改隶顺宁府。清乾隆三十五年(庚寅,公元1770年),顺宁府隶属迤西道,下置顺宁县。清嘉庆十八年(癸酉,公元1813年),勐勐倮黑山改属缅宁。中华民国元年(壬子,公元1912年)知府改称府长,顺宁府长张汉皋。驻云州南防铁路营巡防队奉令改编。加拿大马锡龄牧师到顺宁县地传教。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农历2月,因永康县名与浙江永康雷同,遂改永康为镇康,行政长官由州长改称知事。改勐捧巡检为分治员,次年又改称为县佐。7月19日,改云州为云县。9月,缅宁隶属滇南观察使。缅宁厅改县,设四排山县佐公署于那赛营盘。镇边直隶厅改县,设上改心县佐公署于忙糯。双江勐勐坝流行钩端螺旋体病。撤销顺宁府。顺、云、缅分别改为县,行政机关称“县公署”。顺宁县先隶迤南道,后属迤西道。顺宁创办女子小学,附设女子天足会。1949年3月17日双江县全境解放。19日成立双江县临时军政委员会。1950年1月中旬,省委决定撤销第九区督察专员公署,双江县划归保山专区。10月,思普地委、行署任命田兴武为普洱专区第三副专员,胡忠华为第五副专员。11月19日,中共双江县工委成立(公元1953年4月改称中共双江县委)。11月,和平接管双江、耿马无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军第一二○团、第一二一团、第一二三团奉命配合第十四军警卫团对盘踞双江、耿马的各路残匪地霸发起攻击。11月22日,警卫团占领耿马,土司罕裕卿逃往国外。11月23日,第一二○团夺取双江县城,耿马、双江宣告解放。1951年1月8日~3月初,中央民族访问团对镇康、耿马进行慰问。沧源县派出三十四名有一定影响的佤族头人参加访问团的慰问活动。1月19日,原保山县第六区所属忙蚌等十六个自然村划归镇康县。7月,原耿马所属河外东、西两区划归镇康县辖,孟定划归耿马。8月11日,镇康县召开第一次拥军优属会议。1952年1月1~8日,耿马县召开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协商委员会议,选举产生耿马县各族人民联合政府委员会,撤销耿马县各民族行政委员会,张彭键任县长,罕富有任副县长。8月21日,成立中共沧源县委员会,赵廷俊任书记,徐志林任副书记。1953年1月1日,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缅宁边防区。4月,撤销中共双江县工作委员会,设立中共双江县委员会。7月6日,大雪山特区成立,耿马县勐永区香竹林、光木林、邦控等三乡划归大雪山特区。1955年1月4日,成立中共临沧地委宗教工作委员会。2月至次年5月,双江县两个佤族乡、沧源县五十三个乡、耿马县九个佤族、傈僳族、拉祜族聚居乡先后实行“直接过渡”政策,不再进行土地改革,由封建领主制直接迈进社会主义制度。3月22日,国务院批准成立耿马傣族佧佤族自治县。耿马县城于10月8~15日召开第三届各族各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自治县人民委员会。10月16日,召开万人大会,宣布和庆祝自治县成立。10月20日,缅甸军队进驻“1941年线”黄果园中国人民解放军控制区一侧。边防公安第七十一团的两个巡逻班到该地执勤,遭缅军袭击。我军受伤八人,被迫还击,并主动撤离。事后,中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向缅方提出抗议。这一事件称作“黄果园事件”。1957年春,人民政府禁止英国货币“小洋”流通。1月,双江县列为民族贸易地区(三照顾县),银行对国营商业贷款利率实行优惠。1958年8月1日,临沧地委、军分区组织地方有关人员和部队,对临沧专区北起怒江与地界沟汇合处,南止南帕河与南汀河汇合处,全长一百四十公里的中缅己定界段进行了清查。依照“垒石清单”和“垒石图”及其它界务资料,基本查清界线走向、国界标志的历史与现状。1959年12月29日,临沧、双江两县合并,成立临双县。12月31日,地委批准撤销中共大雪山区工作委员会及生产治安委员会,成立花山和南屏人民公社,划归镇康县辖。临双县分设为临沧、双江两县。
商 州:汉以名县,北周以名州。历代设州置县,或州县同设,交替沿革复杂。远古为虞司徒契所封之国,夏属梁、豫之交;周属雍、豫。春秋战国,先是分属秦、晋(魏),后统属于秦。秦朝(公元前221~前207年)地属内史南境。治所设咸阳,统辖境域相当于今关中平原及商洛地区,领四十二县。秦始皇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设商县,包括今商州区、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四县,因商山而得名。早在周昱王十八年(庚午,公元前351年),秦国就在这里修了城,地址在今丹凤县城西两公里半古城岭子,系商洛最早之城池,南北长一千五百米;东西宽一千米。出土文物带有“商”字的瓦当,确认系秦孝公二十二年(公元前340年)秦王封给商鞅之封邑。商鞅变法,使秦国出现了政通人和的兴旺景象,秦孝公为表彰商鞅变法之功而封地十五邑。但秦太子驷继位后,听信谗言,诬鞅诲法,并车裂商鞅于郑(今华县)。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公元24年)地属弘农郡,隶司隶校尉部,郡辖区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伊河以西及淅川、丹江流域。其治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貌略镇北),领十一县,在陕西境内的上洛、商县两县,即大体相当于现今的商洛地域。上洛这一地名,因居洛河上游故名,战国时即有。汉朝忌水,将上洛改为上雒,这是用“雒”字的开始。包括今商州区、洛南县两地。今丹凤、山阳、商南三县时为商县。旬阳县北部(今镇安、柞水县东南部)是汉中郡辖区;杜陵县南部(今柞水县西北部)是京兆尹辖区。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地属京兆尹,仍隶司隶校尉部,辖区相当于今关中平原西安以东、渭南及商洛地区。尹治设在长安,仍领十城,其中上洛、商两县的地域和今商洛地区大体相当。三国时期(公元220~265年)地属曹魏之京兆郡,曹魏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设,治所在长安,领十一县。仍称上洛县,魏文帝曹还又将上洛的“雒”字改为“洛”字。辖今商州区、洛南两地。西晋时期(公元265~316年)地属司州,辖区相当于今河南省部、中部、西部和山西省西南部及陕西省商洛地区。州治设在洛阳,领十二郡。晋泰始二年,晋武帝分京兆南部置上洛郡,治所在上洛,领上洛、商、卢氏三县(卢氏今属河南省)。南北朝时期(公元317~589年),中国呈分裂局面,行政建制混乱。郡县朝设夕废,统属复杂。由东晋开始的南朝,在辖区的北部侨设了上格的州、县,用的是上洛的地名,以安置南迁的上洛的百姓,包括上洛的巴民。这里不详叙。北魏时期属洛州。北魏太延五年(己卯,公元439年)于上洛城设荆州,北魏太平真君二年(辛巳,公元441年),上洛县北部划设拒阳县,北魏太和三年(己未,公元479年)将荆州迁往卢氏。北魏太和十一年(丁卯,公元487年)又迁往襄阳,撤上洛郡,于上洛城设立洛州,领五郡,其中三郡属今商洛:上洛郡,领上洛、拒阳两县;上庸郡,领商(今丹凤)、丰阳两县;苌和郡,领南商一县,即今商南。西魏时期属洛州和雍州管辖。洛州治所设上洛,领上洛郡(今商州区)、拒阳郡(今洛南县)、上庸郡(今山阳县西北部、镇安县及柞水县东南部)、商县(今丹凤)及山阳漫川、商南县。柞水西北部属雍州管辖。北周宣政元年(戊戌,公元578年)改洛州为商州;治所设上格(即今商州城)领上洛郡(含今商州、山阳、丹凤、商南四县及镇柞部分地域);拒阳郡(今洛南地)。隋朝时期(公元589~618年),隋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撤上洛、上庸两郡,保留商州;隋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撤商州复设上洛郡,治所仍设上洛,领上洛县(今商州区)、商洛县(商洛即从前的商县,隋文帝改称商洛,这是“商洛”二字连用起来称呼地名的开始),洛南县、丰阳县(今山阳、镇安县及柞水县东南部)上津县(今湖北省境内)五县;大兴县东南部(今柞水县西北部)仍属京兆郡管辖。唐朝时期(公元618~907年),唐武德元年(戊寅,公元618年)改上洛郡设商州,唐贞观元年(丁亥,公元627年)划归山南道,唐开元二十五年归山南西道,唐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撤商州又改为上洛郡,唐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撤上洛郡再改为商州,治所设上洛,领上洛(今商州区)、商洛县(今丹凤、商南两县)、洛南县(今洛南)、丰阳县(今山阳)、乾元县(今镇安及柞水县东南部)、上津县(今湖北省境内),今柞水县西北部属京兆府。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979年),行政建制沿用唐制,但由于分裂割据,各国疆域均不辽阔,道一级遂废,为州(府)统县的二级制。当时陕南东部经历了后梁(公元907~923年)、后唐(公元923~936年)、后晋(公元936~946年)、后汉(公元947~950年)、后周(公元951~960年)等五个期代。后梁时,商州领上洛、商洛、丰阳、乾元、上津五县;洛南县改属华州;万年县东南部属京兆府。后汉时,商州领上洛、商洛、丰阳、上津四县;南县仍属华州;乾佑县(公元949年改乾元县为乾佑县)、万年县东南部属京兆府。后周时,商州领上洛、商洛、洛南、丰阳、上津五县;乾佑县、万年县东南部属京兆府。北宋、金、南宋时期(公元960~1279年)北宋时,商州初属陕西路,后属永兴军路,治所设上洛,领上洛、商洛、洛南、丰阳、上津五县。金、南宋时期,商州属金国京兆府路。金贞元二年(丙子,公元1154年)将商洛、丰阳两县降为镇,并入上洛、洛南两县;咸宁县东南部属京兆府;旬阳县西北部(今镇安县)属金州。金元光二年(丙戌,公元1223年)农历5月改属河南路。领上洛(今商州区、丹凤、商南、山阳4县及柞水县南部),元至元元年(甲子,公元1264年)废上洛县,以州代县,由州直辖,定名商州。辖地包括今商州、丹凤、商南、山阳及柞水县南部,并统领洛南县地。元朝时期(公元1279~1368年)商州先属安西路,后属奉元路管辖。元朝实行省、路、府、县四级行政建制,商州下领洛南一县,原来的上洛为在郭,仍不另设县,由州直管,但商州所辖的地域和今天大体相当。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地属西安府,时称商州,辖今商州区、丹凤县两地,明洪武七年(甲寅,公元1374年)农历5月,降商州为县制。明成化十三年(丁酉,公元1477年)农历3月复升为州,领洛南、商南、山阳、镇安四县。明天启元年(辛酉,公元1621年)为避明兴宗朱常洛名讳,又改“洛”为雒”。商洛有闯王建立政权的记载。明崇祯十六年(癸未,公元1643年)农历10月,闯王军攻占了商州,第二年在西安建立大顺朝,称永昌元年,派鲁大儒为商州牧,给山阳也派了县令(其它各县待考),大顺永昌二年(乙酉,公元1645年)农历1月,闯王政权结束。清朝时期(公元1644~1911年),清雍正三年(乙巳,公元1725年)升为直隶商州,直属陕西省,领商南;雒南、山阳、镇安四县。清乾隆四十七年(壬寅,公元1782年),析咸宁、蓝田、镇安三县之地置孝义厅,属西安府,这是柞水县的前身。民国时期(公元1912~1949年),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废州改设商县(辖今商州区、丹凤县西南部)、洛南县(今洛南及丹凤县东北部)、柞水县(今柞水县西部及镇安县东北部)三县,属关中道;山阳、商南、镇安三县,属汉中道。民国二十二年(癸酉,公元1933年),撤销道制,以省直接领县。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在商县城设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商县、雒南、商南、山阳、镇安、柞水六县,一度还管过蓝田县。是年在龙驹寨成立设置局。1949年7月13日,商县人民政府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1949年5月,商洛地区各县陆续解放,在商县设置陕甘宁边区陕南行政主任分署第工分区,辖商县、雒南、商南、丹凤、山阳、镇安、柞水七县。1950年,改名陕西省商洛分区专员公署,仍辖以上七县。1955年,将县人民政府更名为“县人民委员会”。1958年12月,撤销丹凤、柞水两县(丹凤分属商南和商县辖,柞水与镇安县合并),商洛地区辖商县、洛南、商南、山阳、镇安五县。1961年10月又恢复为七县。196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改“雒”为“洛”,时称商洛专区,行政公署驻商县城。1968年,商洛专员公署改称为“商洛专区革命委员会”,各县人民委员会易名为“县革命委员会”。1969年,商洛专区革命委员会改名为“商洛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更地区名为商洛地区行政公署。1981年元月,改县革命委员会为县人民政府。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商县为商州区。2002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商州市为商州区。
永昌堂:以望立堂,亦称百淮堂、永康堂。
商州堂:以望立堂,亦称上雒堂、商洛堂。
一、南荣(南榮)
现行罕见复姓。今北京市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姓氏考略》据《姓谱》注云:“古有善暴背於南荣者,献之於君,其后为氏。”南荣,房屋的南檐;暴,音pù,即“曝”;暴背,以日晒背。战国时有南荣·趎,庚桑楚弟子。(按:《汉书古今人表》作“南荣畴”,或作“南荣俦”,又作“南荣寿”;《淮南子》作“南荣帱”。)
二、南荣(南榮)
南荣姓分布:北京有此姓。
南荣姓起源:古有善曝背于南荣者,献之于君,其后为氏。
南荣姓名人:
南荣趎,庚桑楚(老子弟子)弟子,见《庄子》。
南荣姓古代名人
南荣趎(生卒年待考),灌县人(今四川都江郾)。著名春秋末期贤士。在《庄子·杂篇·庚桑楚》里,庄子讲述了一个有关南荣趎的寓意深刻的故事:庚桑楚是老子的一个徒弟,他学得很好,独得老子的真传,因此有很多人前来拜访他,向他求教。南荣趎就是其中之一。庚桑楚居住在北边的畏垒山,奴仆中着力炫耀才智的,他就让他们纷纷离去;侍婢中有着力标榜仁义的,他就让他们远离自己;只有敦厚朴实的人跟他住在一起,只有任性自得的人作为他的役使。三年后,畏垒山一带大丰收。畏垒山一带的民众都相互传言:“庚桑楚刚来畏垒山时,我们都微微吃惊感到诧异。如今我们一天天地计算收入虽然还嫌不足,但一年总的计算收益也还富足有余。庚桑楚恐怕就是圣人了吧!大家何不共同像供奉神灵一样供奉他,像对待国君一样地敬重他?”庚桑楚听到了大家的谈论,坐朝南方心里很不愉快。弟子们感到奇怪,庚桑楚就说:“你们对我有什么感到奇怪呢?春天阳气蒸腾勃发百草生长,正当秋天时节庄稼成熟果实累累。春天与秋天,难道无所遵循就能够这样吗?这是自然规律的运行与变化。我听说道德修养极高的人,像没有生命的人一样虚淡宁静地生活在斗室小屋内,而百姓纵任不羁全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如今畏垒山一带的庶民百姓私下里谈论想把我列入贤人的行列而加以供奉,我难道乐意成为众人所注目的人吗?正因为遵从老子的教诲而对此大不愉快。”有弟子说:“不是这样的。小水沟里,大鱼没有办法回转它的身体,可是小小的泥鳅却能转身自如;矮小的山丘,大的野兽没有办法隐匿它的躯体,可是妖狐却正好得以栖身。况且尊重贤才授权能人,以善为先给人利禄,从尧舜时代起就是这样,何况畏垒山一带的百姓呢!先生你还是顺从大家的心意吧!”庚桑楚说:“小子你过来!口能含车的巨兽,孤零零地离开山野,那就不能免于罗网的灾祸;口能吞舟的大鱼,一旦被水波荡出水流,小小的蚂蚁也会使它困苦不堪。所以鸟兽不厌山高,鱼鳖不厌水深。保全身形本性的人,隐匿自己的身形,不厌深幽高远罢了。至于尧与舜两个人,又哪里值得加以称赞和褒扬呢!尧与舜那样分辨世上的善恶贤愚,就像是在胡乱地毁坏好端端的垣墙而去种上没有什么用处的蓬蒿。选择头发来梳理,点数米粒来烹煮,计较于区区小事又怎么能够有益于世啊!举荐贤才人民就会相互出现伤害,任用智能百姓就会相互出现伪诈。这数种作法,不足以给人民带来好处。人们对于追求私利向来十分迫切,为了私利有的儿子杀了父亲,有的臣子杀了国君,大白天抢人,光天化日之下在别人墙上打洞。我告诉你,天下大乱的根源,必定是产生于尧舜的时代,而它的流毒和遗害又一定会留存于千年之后。千年之后,还将会出现人与人相食的情况哩!”南荣趎虔敬端正地坐在庚桑楚面前,说:“像我这样的人已经年纪大了,将怎样学习才能达到你所说的那种境界呢?”庚桑楚说:“保全你的身形,护养你的生命,不要使你的思虑为求取私利而奔波劳苦。像这样三年时间,那就可以达到我所说的那种境界了。”南荣趎说:“盲人的眼睛和普通人的眼睛,彼此的外形我看不出有什么不同,而盲人的眼睛却看不见东西;聋子的耳朵和普通人的耳朵,彼此的外形我看不出有什么不同,而聋子的耳朵却听不见声音;疯狂人的样子与普遍人的样子,彼此之间我看不出有什么不同,而疯狂人却不能把持自己。形体与形体之间本是相通的,但出现不同的感知是外物有什么使之区别吗?还是希望获得却始终未能获得呢?如今先生对我说:‘保全你的身形,护养你的生命,不要使你的思虑为求取私利而奔波劳苦。’我只不过勉强听到耳里罢了!”庚桑楚就跟南荣趎讲了很多很多,讲得口干舌燥,但是都没用,南荣趎还是说:“我的问题一点都没有解决。”庚桑楚无奈地说:“我的话说尽了。小土蜂不能孵化出豆叶虫,越鸡不能孵化天鹅蛋,而鲁鸡却能够做到。鸡与鸡,它们的禀赋并没有什么不同,有的能做到有的不能做到,是因为它们的本领原本就有大有小。拿现在说我的才干就很小,不足以使你受到感化,你何不到南方去拜见我的老师老子?”于是,南荣趎就背着干粮,走了七天七夜,终于找到了老子。老子一见到南荣趎,就问:你是从庚桑楚那里来吧,你自己来就来吧,怎么还带着这么一大帮人来?南荣趎一听,吓了一跳,赶紧回过头去看。可是身后并没有什么人。南荣趎感到很迷惑。就在南荣趎回头看的时候,老子又说了一句话:难道你没听明白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么?老子这样一说,南荣趎就更加不明白了。想了半天,南荣趎低下头来羞惭满面,而后仰面叹息:“本来我有很多问题要来问您,被您这样一吓,现在我已忘记了我应该怎样回答,因为我忘掉了我的提问。”老子说:“什么意思呢?”南荣趎说:“不聪明吗?人们说我愚昧无知。聪明吗?反而给身体带来愁苦和危难。不具仁爱之心便会伤害他人,推广仁爱之心反而给自身带来愁苦和危难。不讲信义便会伤害他人,推广信义反而给自己带来愁苦和危难。这三句话所说的情况,正是我忧患的事,希望因为庚桑楚的引介而获得赐教。”老子说:“你刚来时,我察看你眉宇之间,也就借此了解了你的心思。如今你的谈话更证明了我的观察。你失神的样子真像是失去了父母,又好像在举着竹竿探测深深的大海。你确实是一个丧失了真性的人啊,是那么迷惘而又昏昧!你一心想返归你的真情与本性却不知道从哪里做起,实在是值得同情啊!”南荣趎回到寓所,求取自己所喜好的东西,舍弃自己所讨厌的东西,整整十天愁思苦想,再去拜见老子。老子说:“你作了自我反省,郁郁不安的心情实在是沉重啊!然而你心中那充满外溢的情况说明还是存有邪念。受到外物的束缚便不可避免繁杂与急促,于是内心世界必将堵塞不通;内心世界受到束缚便不可避除杂乱无绪和急促,于是外部感官必定会闭塞不通。外部感官和内心世界都被束缚缠绕,即使道德高尚也不能持守,何况是初初学道仿行的人呢!南荣趎说:“邻里的人生了病,周围的乡邻询问他,生病的人能够说明自己的病情,而能够把自己的病情说个清楚的人,那就算不上是生了重病。像我这样的听闻大道,好比服用了药物反而加重了病情,因而我只希望能听到养护生命的常规罢了。”老子说:“养护生命的常规,能够使身形与精神浑一谐合吗?能够不失却真性吗?能够不求助于卜筮而知道吉凶吗?能够满足于自己的本分吗?能够对消逝了的东西不作追求吗?能够舍弃仿效他人的心思而寻求自身的完善吗?能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吗?能够心神宁寂无所执著吗?能够像初生的婴儿那样纯真、朴质吗?婴儿整天啼哭咽喉却不会嘶哑,这是因为声音谐和自然达到了顶点;婴儿整天握着小手而不松开,这是因为听任小手自然地握着乃是婴儿的天性与常态;婴儿整天瞪着小眼睛一点也不眨眼,这是因为内心世界不会滞留于外界事物。行走起来不知道去哪里,平日居处不知道做什么,接触外物随顺应合,如同随波逐流、听其自然:这就是养护生命的常规了。”南荣趎:“那么这就是至人的最高思想境界吗?”老子回答:“不是的。这仅只是所谓冰冻消解那样自然消除心中积滞的本能吧?道德修养最高尚的人,跟人们一块儿向大地寻食而又跟人们一块儿向天寻乐,不因外在的人物或利害而扰乱自己,不参与怪异,不参与图谋,不参与尘俗的事务,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走了。又心神宁寂无所执著地到来。这就是所说的养护生命的常规。”南荣趎说:“那么这就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吗?”老子说:“没有。我原本就告诉过你:‘能够像初生的婴儿那样纯真、朴质吗?’婴儿活动不知道干什么,行走不知道去哪里,身形像枯槁的树枝而心境像熄尽了死灰。像这样的人,灾祸不会到来,幸福也不会降临。祸福都不存在,哪里还会有人间的灾害呢!心境安泰镇定的人,就会发出自然的光芒。发出自然光芒的,人各自显其为人,物各自显其为物。注重修养的人,才能保持较高的道德修养境界;保持较高的道德修养境界,人们就会自然地向往他,上天也会帮助他。人们所向往的,称他叫做天民;上天辅佐的,称他叫做天子。学习,是想要学习那些不能学到的东西;行走,是想要去到那些不能去到的地方;分辨,是想要分辨那些不易辨清的事物。知道停留于所不知道的境域,便达到了知道的极点。 假如有人不是这样,那么自然的禀性一定会使他败亡。备足造化的事物而顺应成形,深敛外在情感不作任何思虑而使心境快活并富有生气,谨慎地持守心中的一点灵气用以通达外在事物,像这样做而各种灾祸仍然纷至沓来,那就是自然安排的结果,而不是人为所造成,因而不足以扰乱成性,也不可以纳入灵府。灵府,就是有所持守却不知道持守什么,并且不可以着意去持守的地方。不能表现真诚的自我而任随情感外驰,虽然有所表露却总是不合适宜,外事一旦侵扰心中就不会轻易离去,即使有所改变也会留下创伤。在光天化日下做了坏事,人人都会谴责他、处罚他;在昏暗处隐蔽地做下坏事,鬼神也会谴责他、处罚他。对于人群清白光明,对于鬼神也清白光明,这之后便能独行于世。各分合乎自身,行事就不显于名声;名分超出自身,就是心思也总在于穷尽财用。行事不显名声的人,即使平庸也有光辉;心思在于穷尽财用的人,只不过是商人而已,人人都能看清他们在奋力追求分外的东西,还自以为泰然无危。跟外物顺应相通的人,外物必将归依于他;跟外物相互阻遏的人,他们自身都不能相容,又怎么能容纳他人!不能容人的人没有亲近,没有亲近的人也就为人们所弃绝。兵器没有什么能对人的心神作出伤害,从这一意义说良剑莫邪也只能算是下等;寇敌没有什么比阴阳的变异更为巨大,因为任何人也没有办法逃脱出天地之间。其实并非阴阳的变异伤害他人,而是人们心神自扰不能顺应阴阳的变化而使自身受到伤害。” 在庄子的这段故事中,老子说南荣趎带了很多人来向他请教问题,当然是没有别人。老子实际上是指,南荣趎的脑子里面有很多人,他是带着很多人的想法来向老子请教问题的,如果是那样的话,是很难获得完美的解答的。老子的实际意思是说,当你在接受一个东西的时候,好的状态是先把自己的心空出来。就如同一个抽屉用得时间长了,塞满了许多东西,如果要往抽屉里面再放新的东西的话,就必须把里面乱七八糟的东西清理出去,留出空隙。当人们的大脑要去接受新的东西的时候,首先就需要的把头脑空出来。所谓“虚心”,并不是态度好,“虚心”的真正意思是把心空出来。空出来,才有地方把新的东西接受进来。一个人脑子里的想法太多了,当然是好事,可是在人们接受新的东西时,那就有可能是一个极大的障碍。人的大脑不是无限的,很简单的例子,就是为什么一个孩子接受新知识要比大人快,一个原因就是他头脑比成年人“空”,他比所有的成年人都要“虚心”。南荣趎的问题,就是带了太多的想法来讨教,这就是一个很大的思维障碍。老子给南荣趎解惑的方式是很独特的,很有深意的,一见面就提出很尖锐的两个问题,把南荣趎一吓,让南荣趎要问什么都忘记了,正所谓“当头棒喝”,让脑子一下子“真空”了起来。头脑空出来了,才有可能接受新的东西。
南荣发(公元1951~今),陕西山阳过风楼乡人。著名地方公务员。1977年参加工作,先后任山阳县计经委副主任、主任、副县长等职,1992年11月调任商州市安全监督局局长。
南荣袆(公元1970~今),陕西商洛人。著名公安干警。2007年5月19日上午,商洛市公安局商州分局110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警称,商州区城关办事处林村三组王磊在北新街金凤路口用刀砍人。王磊自2006年以来因吸毒已被商州分局强制戒毒二次。当日早上,王磊在北新街金凤路口拦住驾驶蹦蹦车正经过此处的李某,李某发现王磊像吸毒人员,拒绝拉他。王磊恼羞成怒,拿出一直装在身上的西瓜刀要砍李某。李某吓得弃车而跑。王磊就对李某的蹦蹦车乱砍乱砸。接报后,110处警中队副队长南荣袆迅速带领民警牛占平、辛有毅赶到现场。发现王磊手持一尺多长的西瓜刀,正在砍路边的一辆三轮蹦蹦车。南荣袆立即向该王磊表明了警察身份,并喝令其立即放下手中的西瓜刀。谁知,面对身着警服的110民警,王磊不但没有住手,反而更加猖狂,继续持刀逞恶。因当时周围围观的群众较多,害怕王磊伤及群众,南荣袆趁王磊不备,转到其背后,一步冲上前,从后面将王磊的双手紧紧抱住,见此情形,牛占平、辛有毅二人决定从前边去夺下王磊手中的西瓜刀。见自己被民警抱住,王磊失去理智拼命挣扎,右手拿着西瓜刀朝牛占平砍去,将牛占平左手砍伤。牛占平没有退缩,任凭鲜血直流,他忍着剧痛,紧紧抓住西瓜刀,与南荣袆、辛有毅二人一起,终将王磊制服。罪犯王磊后被刑事拘留。